比较典型的固定资产相信大家都见过或知道过,比如大型生产设备、流水线等等。它们的特点之一是“固定”。这个“固定”有两层含义:
1.实物比较固定,一般安装在固定的厂房等地方;一旦安装完成后,基本不会再移动位置;
2.资产不容易流动变现;如果需要买卖资产时,相对货物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交易。
固定资产处置是指出售、报废或毁损时的处理。
假如你要把家里的空调(即“固定资产”)给卖掉(即“处置”),那么你首先得把空调的外机内机等先拆下来,拆下来之后就开始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买家了,等真正的买家出现达成交易前,一般会等待一段时间。这段时间里,空调你不再使用,它是闲置的,因此它不能再视为“固定资产”,也无须计提“累计折旧”。
那空调不叫“固定资产”了,那总得给个名字称呼,不可能一个实物放在那你当它不存在,那就叫“固定资产清理”!这个名字起的好,既揭示了它过往的历史(以前是“固定资产”),又预示了它的未来(即将被“清理”)。
所以我们第1步就随着空调状态的变化,做出记录和反映: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,借记“固定资产清理”科目,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,借记“累计折旧”科目,按已计提的减值准备,借记“固定资产减值准备”科目,按固定资产原价,贷记“固定资产”科目。
如果在卖出之前,我们花钱雇人拆卸,又花钱雇人把空调附近的卫生处理了一下,这个花费要不要记录?当然要!实际业务发生了,会计处理当然要随着进行!
所以我们第2步对固定资产清理期间产生的费用,进行处理:借记“固定资产清理”科目,贷记“银行存款”、“应交税费”等科目。
过了一段时间,终于有人答应要买了,并且付完钱了,相关移交手续完毕,发票开具了。这时候空调不属于我们的了,而新进的这笔钱属于我们了。发生了这么重要的变动,会计必须跟上记录!
所以我们第3步对固定资产转让或售卖业务,进行处理: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有净损失,借记“银行存款”,同时借记“营业外支出”科目,贷记“固定资产清理”科目;有净收益的话,则借记“银行存款”,贷记“营业外收入”科目、贷记“固定资产清理”科目。(因为固定资产是用来“使用”的,它们的售卖频率很低,是正常营业范围之外的行为,所以它们售卖产生的净收益或净损失要通过“营业外收入”或“营业外支出”来核算)
总结一下,固定资产处置的相关分录要顺着实际业务的发生流程,很自然的、符合逻辑的掌握会计处理。
那么我们再运用这个方法去记忆固定资产盘亏的处理。
我们先想想实际业务中我们是怎么应对的:首先盘点时发现某价值几百万的设备并不存在,你能直接做会计处理而不向上级请示?
当然不行,先上报领导,等着领导查明原因;但是调查是需要时间的,在结果出来之前,该固定资产实际上是没有的,所以我们必须要把它从原来的队伍中(即“固定资产”)除名,而给它起另一个名字放到另一个队伍当中(即“待处理财产损溢”)等待结果。
所以我们第1步首先做的会计处理是: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入“待处理财产损溢”科目,借记“待处理财产损溢”、“累计折旧”、“固定资产减值准备”;同时按固定资产原价,贷记“固定资产”科目。
过了一个月,终于调查明白原因了:这个固定资产被外星人偷走了!资产是追不回来了,但好在之前给资产买了保险,保险公司答应赔付XX万元。
所以我们第2步做的会计处理是:按保险公司答应赔付的金额,借记“其他应收款”,同时冲销“待处理财产损溢”科目,按其差额借记“营业外支出”科目。